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七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七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七

(第2课时)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教师:胡萍

教材分析:

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这首小诗就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4)冬天里,沟渠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判别南北的方向。这一切多有趣啊!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习1——6节诗歌,知道诗歌中的四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2、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并能有感情朗诵诗歌。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讨论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这是为什么?

课前准备:

1、制作CAI课件。

2、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面:(身体圆又圆,像钟不是钟,出门随身带,迷路不发愁。)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用猜谜语的形式揭示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明确方法。

1、自由读课文1—6小节,边读边想: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

2、指名交流汇报。(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来辨别方向?

2、小组选取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天然指南针进行合作学习。(要求组长分工,可以用读的形式来学习,也可以自己发挥想象创造出别的办法如:演、画的办法。)

[这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没有明确的指导方法,另外,这是相同的小节形式,如果用老师扶着学生学习其中的一小节,其他采用自学的方式比合作学习更好。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的小组讨论快,而有的组很慢,于是,快的小组就坐等的现象,这里,老师可以引导其他组的成员进行读读文。多接触文本,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汇报朗诵,全班交流。

1、指名小组上台汇报合作的结果。(2、3、4、5小节)

第2小节——太阳(读的形式汇报)

一学生:读文

一学生:这一节天然的指南针指太阳。

一学生:我们利用太阳在中午的时候指向南方,地上的树影指着北方来辨别方向。(教师相机点击课件)

一学生:因为我们住在北半球,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方,所以地上的树影就指向北方了。

[在汇报过程中第3小节学生第一步用演的形式,4、5小节学生第一步用画的形式,其他二、三步都同2小节中的二、三步即鼓励质疑、释疑和朗读训练。]

2、鼓励其他学生质疑:对这一节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小组内学生合作释疑。

3、朗读训练。

[这里学生汇报的形式多样,体现出了小组合作展现的形式。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也充分得到了体现。在汇报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汇报小组内是如何分工及合作的。另外,本课的难点就是第5小节: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沟渠里的积雪来辨别南北。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最需要的时候即学生对同一问题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进行合作才是最有效的合作。]

五、朗读训练,合作表演。

1、齐读2—5小节。

2、师生合作引背。

[这里引导背诵还太早了,可以把背诵放到第3课时。]

3、小组合作表演2—5小节。

师先出示合作角色要求。

小组合作练习。

4、指名小组合作上台表演。

六、学习1、6小节。

1、生齐读。

2、比较: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七、拓展训练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

2、课外作业:把你知道的辨别方向的天然指南针也学着课文的样子来编编诗歌。

八、总结全文。

 

课后反思: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堂课例中,教师想体现小组合作,而引导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从表现的形式来看是拼盘式的,其收效也不是很理想,由此而引发了我对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1、合作学习的契机是课堂动态生成的。那么,课前老师的预设是十分重要的。一堂课中,不是因为要小组合作而合作,而是在需要合作的情况下,当同学们就某一问题而引发争议时进行小组合作。在本案例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应该是第5小节,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北,化得慢的是南?由此,而得到第二点启示。

2、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在学生有合作需求的基础上生成。只有这样迎合了学生课堂上的合作需求,才体现出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好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时机。

3、合作学习之前要有学生独立个体思考的空间。本案例中,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没有给学生充分个体独立的思考时间,因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个别的学生仅是旁观式的参与者。

4、学习交流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课中,教师采用了读、演还有画的形式。另外还可以是领读、提问等其他的形式。

5、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也要给予指导。

6、合作学习的小组分工需要老师给予引导,要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有事可做。

另外还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之间生生互动,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等等。

(此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验》报2005年1月24日4—5期周报)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8133.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